機械系第一屆系友畢業20年紀念回顧-69級姜崇義(資料來源交大友聲89/06/01第380期)

  • 2007-03-20
  • RulingDigital
機械系69級畢業20年紀念回顧
圖/文:69級姜崇義 學長
資料來源:交大友聲89/06/01第380期
 
接到學弟邀稿的電話,才驚覺已經畢業20年。自己回憶與沉澱了這一路走過的歷程,希望多少能描寫當時第一屆同學的生活與想法,作為大家的紀念。因為我畢業後大部分時間並沒有在機械工程界服務,和大家的聯絡並不頻繁,一些感想可能還需要同學幫忙補充並糾正。
 
當初來交大報到時,大部分同學對交大可以說是只知其名不知其實,因為是機械系恢復成立的第一屆,沒有學長,印象中也只有兩三位老師,資訊極度缺乏,在交大的大家庭中,一開始顯得特殊,少許孤獨。民國六十年代的聯考,填寫志願是慣例依照前一年的優先次序去除不想念的科系作排列,機械系初次成立,沒有參考點,大致是依台大、清華、交大的學校順序排列,再決定電子、機械等系所的位置。因為沒有人作特別的指導,大家對機械工程的內容不甚了了,第一年有七位同學轉系及轉校,也有四位同學由其他系轉來,不過轉出或轉進的同學大家都是有緣,至今仍保持聯絡,大家在「白宮」朝夕相處的感情,仍是心中最深的記億。
 
因為教師人數不足,系所膨脹速度也受限於教育部經費,所有課程的設計都已基礎課程為優先,同學也幾乎修同樣的課,真的和當兵一樣是吃飯、睡覺、上課、打球都是在一起,無形中漸漸凝聚了共識,有了信心和比較明顯的前途規劃。
 
記得一二年級時戈武主任教圖學及機械製圖,上課一絲不茍,兩年來上課都是前五分鐘已經在教室門口,又多半是下午第一堂課,同學撐著眼皮上課,甚為辛苦。製圖作業通常又非4~5小時無法完成,幾乎大家都是利用課餘在製圖教室趕工至黎明。那時因為晚上大樓門鎖住,同學每個都練就攀岩走壁的功夫,由落水管爬至二樓,一段時間後端著熱騰騰的泡麵仍可上下自如,相信大家仍記憶如新,現在習慣用AutoCAD的學弟大概無法想像。
 
萬迪棣教授上熱力學,教學認真,諄諄教導讓大家覺得如沐春風,倍感親切。萬教授也經常邀請同學去他家打牙祭,至今仍讓人回味。草創初期的規劃也多出自萬教授之手,篳路藍縷逐漸建立系內的規模。盧定昶教授負責流體力學,特別重視觀念啟發深入淺出。同學中最後走研究路線的人也以力學居多,盧教授影響甚深。
 
翁政義校長可以說是正式的第一任系主任,對硬體建設,師資聘請幾乎投注全部心力,也因為他的大力奔走,同學得以和其他學校展開交流,拓展視野,也獲得不少實習機會與學校重點投資支持,大大彌補了成立初期設備不足的缺憾和當時交大電子科系獨享資源的不平衡。翁校長本人教工程數學,口若懸河教材豐富,治學甚嚴,同學感受得壓力在當時可能是最重的。
 
郭正次教授開始帶領大家進入材料的領域,大家接觸到比較實際和物理的東西,從中學習了不少實驗方法,對產業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式也不再陌生。曹友興教授教學認真,讓人印象深刻,內燃機及機動學雖然屬於較枯燥的科目,但因曹教授旁徵博引,講授鉅細靡遺而增色不少。蘇侃教授、廖南森教授、雷添壽教授、顏郁芳教授和袁京教授雖然和大家相處較短,大部分是大三大四的選修課,但學識淵博,啟發式教學方法,逐漸引導同學在高年級了解學術研究的模式,脫離教科書與習題的框框。
 
姜崇義380-15-17
 
同學中約一半來自中南部,假日也不一定能返家,且當時規定必須住校,自然相處如一家人般,記憶所及從來沒有發生過劇烈的爭吵或不愉快。同學熄燈後以計算機螢幕打橋牌,集體圖書館挑燈夜戰排隊送計算機卡片,台南工廠實習去借住修女院,舉辦第一屆機械盃足球賽,內灣烤肉等種種情景,歷歷在目。鄧益坤聰明好學,可惜去美多年失去聯絡;吳慶榮球場風雲人物,在美不知功夫生鏽了沒有?晉茂林卓然不群,現在作培育英才;吳獻章寧靜有理想,只是不知到仙蹤何處?何榮隆古意不矯飾,歌林公司資深工程師,林宜祥舞技超群,在美如魚得水;張紋祥熱心用心,學成歸國,任教清大;謝順金精於管理,在淡大教書;黃貴章吹得一手好笙,在美國發揚國粹;劉勝安不拘小節,現在大葉執教;黃衍佐才華洋溢,可惜也是報效番幫;徐文松堅持理想,火力發電專家;沈穎林精通管理與工程,在美任教,乖乖當老師的還不少!陳火木翩翩君子,棄工從醫,板手換手術刀;林瑞興國術高手,不知是否仍在亞利桑那曬太陽?彭淼富十八般武藝,滑輪先驅,寶刀以老乎?江俊宏企管長才,可惜天妒英才;傅盈西勤勞謙虛,在UCLA多年有成;黃信佑是否仍像當年那麼執著,為理想而奮鬥;莊哲誠人如其名,惜久未連絡;戴豪開朗,現在已經是成功的企業家;范寶達做事認真,殆罕其匹,在台塑當廠長員工不知道壓力會不會太大?陳敏禮聰穎務實,車輛專家;徐木村投身產業多年,應該已經是經理人;李永輝游泳健將,負笈美國;沈瑞協謙謙風範,學養俱佳,也在產業界奮鬥;方至民早年戮力從公,後赴美深造;童山心思縝密,好學不倦,同事同學多年也是有緣;陳文彬才高志也高,現不知在那兒得意?陳春福學成後也是在執教鞭;李永錫數學高手,一心煉鋼;蔡瑞興是系足球之光,現在小蔡瑞興是不是有乃父之風?何正得學富五車,望重一方;吳志明隨和樂觀,空調產業專才;林英雄超然脫俗,橋牌高手,仍記得比腕力之事否?張林茂奮鬥不懈,經商有成;董茂龍花蓮才子,應該還在造船。畢業時產業界對大學畢業生的吸引力與接受程度不理想,有半數同學因而出國深造。部分未能返國服務。返國服務者多從事教職,可惜沒有人返回母校服務,應該是很大的損失,產業界的需求仍然不易掌握。在國內研究機關及產業的同學可以說是各個有成,大家在工作上往往已不辱第一屆的使命為責任。
 
回想單純的校園生活,梅竹賽的激情,老師殷切的期待,使得寢室、飯廳、教室、操場、圖書館和學府路上的冰店,都有你我的足跡,雖然回憶是年老的象徵,就讓我們再一次引吭高歌,把酒言歡,共訴往日英雄事蹟!在報上登同學會的廣告太LKK了,請趕快打開你的e-mail吧!
 
 
姜崇義學長小檔案:
姜學長為交大機械69級校友,台大材料所碩士,德國Karlsruhe大學機械工程博士;專長是半導體材料製程及磊晶。曾任職福特六和工程師,中山科學院材料暨光電研究所工程師;目前從事光電半導體元件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