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城奇緣.憶往勵來
圖/文:蔡永利 學長
資料來源:2005.10交大友聲第412期
以交大為榮
一九八三年五月從軍中退役,有幸考入交大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班,九月在親友的祝福與滿懷的自我期許下來到風城。其時,光復校區的環境已初具景緻,軟、硬體設備亦有相當的規模,復由師長處得知學校正積極擘畫未來的發展,故而深信選擇交大係屬正確的決定。
直至一九九○年獲得博士學位,以迄於今,母校無論在校園規模,軟硬體設備及學術聲望等方面,俱見飛躍的成長,而屢獲國內外產官學界的重視與佳評。是故縱已畢業多年,每與各界友人談及母校,與有榮焉之情竟是有增無減。
專業奠基、師恩永銘
我主修熱流領域,這方面的課程架構相當完整,老師們每門課的授課內容豐富,教學態度認真,且對學生嚴加要求:例如曲老師的工程分析、傅老師的兩相流、盧老師的熱交換器設計、林振德老師的熱輻射及廖南生老師的熱流實驗⋯等,都為我們奠立了堅實的專業基礎。指導教授林清發博士治學極為嚴謹,其樂在研究、享受研究的態度,更對我影響深遠;而從碩一上學期修讀林老師的黏性流體力學開始,即被要求所有的報告、論文計畫書及學位論文皆以英文撰寫,對於日後的研究工作及學術交流更是助益匪淺。
此外,當時未開設熱流課程的老師們也讓我非常感念,像蔡忠杓教授亦師亦如兄長的關懷與鼓勵,李安謙老師深夜猶與學生秉燭夜談的情景,迄今仍然深烙於我的風城圖像之中。
教學、研究與服務
在虎尾科技大學擔任教職,轉眼已經二十年,開設的科目包括熱流基礎課程、飛機環控系統、飛機液氣壓學及實務專題等。除了專業知識的傳授,還會特別注意訓練學生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工作紀律。
2002年秋與家人前往加拿大旅遊,作者提供
虎尾科技大學歷經雲林工專升格及虎尾技術學院改名而來,學術研究環境比諸研究型大學尚在起步階段。而我歷任科、系主任及教務長現職,行政工作又相當繁鉅,唯有秉持研究及教學的本職基礎,並以恩師林清發教授經常的鼓勵與鞭策為精神標竿,利用夜間及假日,在沒有研究生或助理的情況下,每年執行國科會專案及產學合作計劃,並持續發表論文。研究績效也許乏善可陳,但是研究工作一直持續不懈地進行著。
服務工作對於大學校院的教師而言,也是協助學校內外及自我成長非常重要的一環。個人除了悉心輔導校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也儘量參與校外的服務:歷數這幾年曾任考試院典試委員、考試院命題委員、國科會政府重大科技計畫審查委員、中華航太產業發展促進會監事、中國航空太空學會秘書長、技術校院二年制日間部聯合登記分發入學委員會總幹事⋯等;並主持飛機維修產業策略聯盟資源中心學校,連續三年獲教育部航太領域計畫推動辦公室評比為全國第一。雖然這些工作必須付出頗鉅的時間及心力,但是收穫卻遠比所付出的更多,深深體會「每做一件事情,都會有所成長」的微言至理。
2003年冬與虎尾科大同事前往澳洲RMIT大學訪問(蔡永利學長:前排右二),作者提供
寄語學弟妹
1. 終身學習:學習有兩個面向,一是本職學能,一是多元能力。交大雖是名校,但是時下學校系所專業及職場專業均日新月異,必須隨時自我提昇,否則仍不足恃。而且如果只有單一專長,仍可能在市場趨勢下慘遭淘汰,必須培養多元專長,尤其是工具性的外語能力及進階研究、研發能力,更屬不可或缺。
2. 培養團隊工作能力:職場上高IQ 、低EQ 導致失敗的例子不勝枚舉,令人惋惜,更突顯團隊EQ 的重要性。所謂獨木難以成舟,任何重要工作的完成,皆有賴團隊合作的助力,因此在學期間,尤其是研究生,宜多培養溝通、協調、關懷與討論等團隊工作所需的能力,以應未來工作及進階研究所需。
3. 允「文」允「武」:「文」是指文藝活動,例如橋棋、樂器等;「武」是指運動方面,例如游泳、球類等。所謂「游於藝」,因為無論就職場、家庭生活及身心健康而言,人生總是難免不如意的事,倘使平日對於文藝或運動方面有所浸淫,將有助於在逆境中釋放壓力,調節身心,獲取再出發的意志與能量。
感謝傅主任武雄給予機會,雖然自忖文筆簡陋、乏善可陳,惟不敢有違師命,乃得以藉此抒懷,憶過往、勵來茲。爰此,祝福各位老師闔家平安、萬事如意,學弟妹們學有所成、收穫滿行囊!
蔡永利學長小檔案:
74 級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
79 級機械工程研究所博士
現任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教授兼教務長